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2011-2015)

来源:王淼发稿时间:2012-01-16浏览次数:2720

一、总纲

(一)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是南开办学的基本战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始终坚持的育人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南开大学的素质教育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发扬“公能”特色,结合实际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公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它强调以“公能”为主线,促进知行合一,德、智、体、美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它具有多层次性和系统性,包括在人本层面,要求全面发展,人格丰富健全;在专业层面,要求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知识深厚,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发展层面,要求公能兼备,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身体力行。广大教职员工要深入理解“公能”素质教育理念的精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水平,提高自身修养,成为自觉践行“公能”素质教育的表率。

(二)“公能”素质教育是南开教育传统的精髓。南开的教育理念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鲜明的特色。南开历来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品行和能力培养,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历来重视基础知识,聘请优秀教师承担基础课的教学;历来重视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并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知中国,服务中国”;历来重视体育和美育,鼓励学生要有“坚强之体魄、健全之精神”。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南开的“公能”素质教育要发扬传统、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以新的时代内涵,自觉地坚持南开道路、光大南开品格、弘扬南开精神,努力培养以周恩来为楷模的“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栋梁之材。

(三)构建新时期“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是重要的历史使命。南开的“公能”素质教育,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切实从德、智、体、美和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分层次有重点地提出“公能”要求,统筹好“教”与“学”两个方面,统筹学士、硕士和博士等不同教育层次以及各种教育类型与培养方式,以扎实、严谨、严格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并从政策、资源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系统深入展开“公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南开特色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

以改革为动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创新就业、适应社会、交流合作与组织领导等能力。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计划,认真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通过设立创新学分和创新基金,打造开放实验、科研“百项工程”等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研究生“公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着力建设研究生创新平台,设立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等完整的激励体系;积极探索学士、硕士和博士阶段人才培养相贯通的规律;实施多层次、多方式的研究生创新计划,完善研究生的分类培养。

南开秉承“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深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全面规划和实施具有“公能”特色的南开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实施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

“南开学风、堪称一流”。保持和发扬南开优良学风,是实施“公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公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开的“公能”校训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牢牢抓住“全面发展”这个主题,逐步深化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南开特色教育观、质量观的认识。2015年,要基本形成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使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南开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而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五)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规划和切实落实“公能”素质教育。基本形成新时期“公能”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和全面的“公能”素质观,形成“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培养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公能”为核心的学生发展体系和综合评价机制,推进“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学术学位学生、专业学位学生分类培养方案。

完善“教学优先”的教学保障机制。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多主体、多样化、多次性的开放式评价。

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三、主要内容与措施

(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公能”素质教育提倡“德育为先、公能兼备”。通过实施南开特色的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共同构成并推动“公能”素质教育。

切实提高德育的科学化水平,探索德育规律,创新德育方法,拓展德育途径,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制机制。

(七)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影响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主动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自觉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为基础,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学生中开展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团结互助教育,加强恪守学习纪律和学术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形势政策与道德修养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建立多层级、多种类的社会实践平台与基地。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利用网络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网上“精神家园”。要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指导,进一步健全学代会制度,畅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渠道,积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身体力行,以人格和学识魅力影响学生的做人、做事。调动教师特别是研究生指导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学风建设。推进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及周边环境在育人中的协同联动。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力度,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九)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要适应“公能”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考评的指导思想与功能,制订体现南开“公能”标准、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特点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完善学生奖学金尤其是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办法,促进学生诚信为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全面发展。要建立学生对教师教书育人、对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评价反馈机制,促进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发挥评价工作的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

)制定南开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树立南开特色的质量观,将“公能”素质教育融入全部教学过程。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干的创新性高层次专门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中,要统筹德智体美、统筹理论与实践、体现专业特征并注重学生的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公能”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允许学生选择研究、应用、复合等不同类型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发展目标,促进人人成才。

十一)构建适应“公能”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从侧重“传授知识”到重在“发展素质”,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转变。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公能”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

从学生成才、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各级各类课程比例关系等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评估,努力做到课程结构科学合理、目标定位清晰准确。加强基础课程建设,积极调整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方案,调整研究生课程结构,加强研究生课程精品建设和研究生优秀教材建设,按照不同类型建立差别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要从育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学科和专业发展计划,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深层次影响,在制度、方案和机制设计中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和引导。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环境营造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十二)精心做好多层次的“公能”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调整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对于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培养特点的适应性,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

着力打造核心课程体系。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完善管理模式,稳定教学团队,增强教学效果;将院级基础必修课程作为学科核心课程进行建设,选聘高水平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对于专业核心课,要精心设计、结合科研、加强互动。要定期公布各层次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加强核心课教学研究,制定和完善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核心课程教学、教研和教改工作的评聘体系和评价机制,有计划地将各层各类核心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对各层各类选修课,要优化结构、丰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加强高质量教材建设,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教材。

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调整研究生课程结构与内容,建立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衔接机制,鼓励优秀本科生修读研究生课程。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

(十三)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公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进一步做好伯苓学院教改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改进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开展自主研究;探索以“讲一练二考三”为特点的教学组织与课程考试方式,强化“学习、实践、协作、创新”能力训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适应,强化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与帮助研究生提升“公能”素质、建立适合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相一致。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需要,指导教师要将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加强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并在指导理念和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面进行调整。

(十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公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重视理工类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类实践教学建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比例,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引导更多的学生面向问题进行研究式、实践性学习,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基地建设,使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应用能力强成为南开学生的特色。要建立实验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办法,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安全防护的技能。

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科技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规程和措施。通过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以及各种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锻炼机会,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学校要提高对“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为代表的实践性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实习的经费投入。

(十五)搭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打造学科、专业、学院之间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扩大在师资、课程、实验、实习等各方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各学科、专业都要对其他学科专业开放课程,促进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的课程结构。增设本科阶段的辅修、双学位计划。巩固和扩大南开—天大的人才合作培养专业。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鼓励指导教师为学生创造到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短期研究的条件。鼓励研究生进行多层次学术交流,支持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节等活动。

(十六)实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战略。推动“南开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加大实施校际交换、“百人计划”(即“后备师资培养计划”)、暑期学校、海外访学等项目的力度,显著提高学生参加交换学习、海外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数量和质量,开阔视野、丰富经历,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大力实施“留学南开”计划,通过扩大校际合作计划、建设英语授课课程、拓展专业项目、设置奖学金,提高留学生的规模、质量和多元化程度,促进国内外学生的融合,改进对留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创建国际化校园。探索对留学生进行“公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十七)继承南开光荣传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重视体育是南开教育的特色之一。继承和发展南开体育传统是落实“公能”特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习惯,并从中体验拼搏竞争、循规守则、耐受输赢的体育文化精神。

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校、院、系、年级、班级体育活动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年度体育工作计划。

十八)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调动教师积极性,完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突出“两能”效果(体能、技能),增强体育承载的文化内涵。研究改进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内容和途径,探索建立学生全方位锻炼制度。要创造条件,完善以学生为本的“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体育教学方式,完善体育考核与评价体系,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争取使每个学生学会一项体育技能。

积极探索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建立南开“公能”特色的综合身体素质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方法和习惯。

(十九)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建设好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阳光体育”活动平台,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推进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建立有效机制,鼓励各学院主动开展体育活动,扶持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每位学生每天应有一定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创造机会使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竞赛活动。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资源条件,建设若干支高水平运动队。探索优秀运动员培养规律,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探索通过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带动学校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实现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师生全员健康素质提高的良性互动。完善优秀运动员学籍、训练、比赛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好训练竞赛和专业学习。

(二十)重视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砥砺愈挫愈奋的精神,炼就坚忍不拔的意志,发展强健丰满的人格。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二十一)全面规划和实施具有“公能”特色的南开美育工作。美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审美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多元智能、增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规划和实施南开美育,积极发挥美育在“公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公能”素质教育的鲜明特色之一。

(二十二)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拓宽美育途径。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加强艺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专业教师对学生艺术社团的指导。建立艺术教育网站,促进校园艺术教育与社会艺术文化相互交流,鼓励师生参与高品位艺术交流活动,专项资助高水平艺术教育成果的出版。加强对教师的美育培训,使广大教师自觉追求“真、善、美”,在课堂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中揭示深刻而多彩的“学术之美”。

(二十三)加强美育资源的拓展、整合和利用。创建各类校园美育品牌项目,吸收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美育资源,在文学、美术、创意、语言、表演、音乐、造型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拓展和整合美育资源,增强学生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美感体验,联系实际加强大学美育研究,努力发展南开美育特色

继续办好周末乐坛、文化素质教育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参与全国和国际文艺展演与竞赛活动,带动美育工作上水平。

四、保障体系

(二十四)加强组织与领导。动员全校师生实施“公能”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机构与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全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统筹协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分阶段有重点地组织实施,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各学院、各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素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踪检查。

(二十五)全面推进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设施,把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作为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任务。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化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十六)制定和完善有效激励制度。要建立全员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把全校育人的工作重点真正引导到素质教育上来。要在岗位设置、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和职称聘任方面进行适应“公能”素质教育的改革,切实有效激励教师以“育人为本”做好各项工作。设立素质教育改革示范奖、青年教师素质教育优秀奖,鼓励教师对素质教育工作的探索创新,鼓励学院之间合作开设素质教育课程。

(二十七)加大投入,充实和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设立实验教学设备配备、更新和实验教学耗材供给专项基金和南开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基金,统筹规划全校的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和假期社会实践,使每个南开学生都能有组织地深入了解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使图书馆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要平台之一。改进校园网络服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职能部门、学院、后勤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保障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基础设施和器材,优化艺术教育环境。协调规划校园中革命传统、爱国传统、校史校训、杰出人物、环境风貌等方面的特色纪念设施或历史遗迹的建设与保护,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改进对体育设施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

(二十八)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广泛研讨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的理念、内涵、模式、方法和意义,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本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